施强教育网-专注留学教育外语,权威出国留学中介机构

院校搜索

College Search

院校搜索

请选择国家
  •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新西兰
  • 德国
  • 瑞士
  • 法国
  • 荷兰
  • 意大利
  • 爱尔兰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 俄罗斯
  • 乌克兰
  • 西班牙
  • 泰国
  • 马来西亚
请选择院校类型
  • 大学
  • 预科
  • 外语培训学校
  • 学院
  • 中学
  • 小学
×

一年数万份申请,招生官真的每份都会看吗?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施强教育

图片130.png

首先,我们一起来算一笔账。
以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为例——根据官网数据,U Penn 一年有超过 35000名申请者;通常,招生办会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将申请材料审完。


其中,3 个月有约 65 个工作日——
35000/65≈538
即一天需要审阅约 500 份申请材料;
通常情况下,学校招生办的招生官不会超过 15 名——
500/15≈33
即每名招生官每天要看约 33 份申请材料;
一天有 8 小时的工作时间——
8h=60min 60*8=480min 480/33≈15min ≈15
即每名申请者能分配到的时间大概就是 15 分钟。
(嗯,这已经是很乐观的推算了。)
图片131.png
假设你是招生官的一员,你将如何公平公正地审阅这些申请材料?按GPA分?按托福GRE成绩分?还是直接看他们的文书?
其实,top colleges have a smarter system 。他们会寻找合适的、值得信任的人选来审阅,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这样做,而是他们不得不这么做。这些被委以重任的新晋招生官往往是和学校有紧密联系的人,譬如说校友、教授等。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申请者会被拒绝,少数会被直接同意,这要看每个学校具体的录取率了。如果某学校的录取率是 10% ,那可能有 4% 的申请者会被直接录取;如果录取率是 20% ,那可能有 8-10% 被直接录取。余下的申请,将会由 admission committee 再次审阅,通过综合评估申请人的素质,来决定是接受,还是待定,还是直接拒绝。
小编结合了四位拥有一线经验的招生官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
招生官常用的阅读方式——泛读与精读
在有 30 余年经验的招生官 Parke Muth 看来,招生官在审阅申请时,主要有两种方式——泛读和精读。
1、泛读
泛读适用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大多存在于顶尖学校,针对的对象是硬实力较弱的申请者。在上万份申请中,往往有部分同学没有根据自身条件定好明智且现实的选校策略,而去选择一些顶尖名校。他们虽然背景不差,但相对于被录取的学生来说仍有较大差距。虽然有各种录取先例、数据分析的支持,但这些同学通常迫于父母或者自己的压力,在选校上产生了盲目性。对于硬实力有较大差距的申请者,招生办通常不会太仔细地阅读他的文书,一些学校甚至就不会点进去看。
第二种泛读的对象来自于相反的一端——即那些硬实力足够强的申请者。强到什么程度呢?强到他们几乎都可以不用其他文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只需要个人信息上的那些数字和学术项目就够了。
2、精读
所谓的精读,其实也是相对的,让招生官花十几分钟分钟来将申请者上传的文字材料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相比于申请者花了大把时间选择主题、头脑风暴、一遍又一遍写初稿、修改反馈、最终定稿,这些文书被招生官审阅的时间可以说是只有一瞬间了。这就好比某知名记者或学术大咖在人民日报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而你三两分钟就草草看完。
招生官们往往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且大多都有良好的素养,能快速分辨申请者写作能力的优劣。另外,对于那些旨在通过一系列细节描述研究项目的申请者,要知道,招生官有可能在这方面比你更加专业、了解。因为,如果招生官已经有几年经验,那么他们将会接触到数以千计的文书,这些文书也会在他们脑海里被分成若干个常见流派——比如“我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我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我已经开始独立完成……”等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随意对待文书。如果你真的下了功夫去撰写、雕琢文书,那么无论你是否进入理想院校、材料是被精读还是泛读了,其实都没有这个过程来得重要。学习如何写作,能让你未来在学业乃至职业都受益无穷。
图片132.png
招生的成本效益分析
从另一方面说,假如你就是招生官,你在你的电脑上打开一份申请,你首先看到的通常来说都是学生的成绩等基本信息。如果一名学生并不是班里的前 20% ,或者均分偏低,那么,说实话,手头还有成千上万份申请要看的你,会花很多时间在这名学生身上吗?如果你说“会”,那么我在你持续看这些材料一周、一个月后问你,你还会说“会”吗?虽然数字有时会骗人,但大多时候是有用的。
现在,我们从成本效益的角度上分析。如果学校错过了一位优秀的文书笔者,对学校自身损失有多大呢?如果学校为了每年为数不多的申请者,雇佣更多招生官来保证每一片文章都被仔细审阅,是否值得呢?如果招生官不得不加班加点,花更多时间精力去阅读每一篇文书,是否值得呢?如果一所学校每年都错失一两篇优秀文书的作者,那么这会让学生整体素质大打折扣吗?最重要的是,如今有如此多优秀的院校,学生可以选择的余地是非常大的。
2
Ultimately who determines your fate are human beings. 招生官也是人。
Eric Eng (Consultant at Ivy College Admit) 则从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解答了“招生官是否会翻阅每份申请”这一万千申请者的疑惑。
是的,招生官会查看每一份申请,但这意味着他们会花费很少的时间在每份申请上(通常不到 15 分钟);同样,这也意味着你在申请材料中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你需要让文书中的每个主题、每个关键词都能脱颖而出。
在审阅申请资料时,会有两名招生官查看你的申请,只有两个人都确定“接受”,申请者才被视为录取。如果一名申请馆选择“接受”,第二名却“拒绝”,那么会有第三名招生官来决定是否录取该申请者。
显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完美的,且最终决定是否录取你,决定你的命运的招生官也是“人”。所以,如果你能让他们了解你的经历,产生共鸣,并证明自己能够在领域中有所作为,那么你的录取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图片133.png
3
时间太少,文件太多,还有许多比文书更重要的评估因素。
著有《Creating a Class》的知名招生官 Mitchell Stevens 在 The New Republic 同样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在所有申请者中,具有明显高或低条件的申请者会在一开始就被排除,招生官往往会将精力放在中间这部分不能立即敲定去留的申请者。
然而,即使是这部分学生的文书,招生官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阅读。原因很简单——时间太少,文件太多,且还有许多其他比文书更重要的评估因素。在数以百计的讨论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单凭文书就能做决定的案例。
图片134.png
4
三个层级,三次筛选
James Leland Harp (UC Berkeley grad, Stanford alum, Harvard fellow, former professor and director) 则从申请材料的审核操作流程来分析。
由于现在的申请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诸如语言成绩、绩点等因素来进行自动筛选。
招生办有三个层级:学校、学院、系。上文所说的自动筛选一般是以学校为基础。例如,每个学校在招生时往往有最低的语言成绩要求,有时候一些学院也有设定这个门槛。
每个学院同样设有专门的招生办,并有招生官来审阅那些通过初次自动筛选的申请者。对于本科生来说,招生官会在比较申请人后作出推荐,由学院的负责人最终决定录取者;而对于研究生来说,申请人则按照院系分类。每个院系也有专门的招生官审阅所有通过筛选的申请者。一般来说,院系会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将申请资料交由不同的人员审阅;而后再由各个实际的研究小组作出决定。在这个流程过后,如果有符合要求的申请者,招生办会让负责人通知院长,并发送录取信。
图片135.png
最后,也送给大家两句话:
“Just work your butt off, and get into something that you truly love doing.”
留学申请之路注定会是坎坷的。决定不了招生官会花多少分钟在你身上,但尽力去做总是没错的。

400-018-0008

评估通道

Evaluation channel

快速评估通道

意向国家
  •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新西兰
  • 德国
  • 瑞士
  • 法国
  • 荷兰
  • 意大利
  • 爱尔兰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 俄罗斯
  • 乌克兰
  • 西班牙
  • 泰国
  • 马来西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