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在社交媒体刷屏:位于加州的世界知名翻译学院——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宣布2027年6月停招其唯一的研究生。蒙特雷对大众来说并不熟悉,但在翻译界确实如雷贯耳,其被称为「翻译界的哈佛」。一些今年刚拿到offer的学生可能没想到,刚开学就遇到了学校倒闭...
▍第一所被AI淘汰的世界名校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网掀起了热议。作为全球三大顶级翻译学院之一,MIIS的声誉如雷贯耳,曾被誉为「翻译界的哈佛」。这所学院成立于 1955 年,前身是蒙特雷外国语学院,2005 年与明德学院结盟,2010 年正式并入成为其研究生院。这也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的翻译学院,设有7个语种:中文、法语、德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者可被其授予全世界公认的翻译硕士学位。
但由于招生情况断崖式下跌,导致财务赤字压得喘不过气。此前采取的节约成本措施,包括削减教职工退休福利和增加招生人数,都没能缓解财务危机。所以,明德学院校长IanBaucom在一封全校邮件和视频公告中,正式宣判了MIIS「死刑」——明年6月之前,所有住校研究生项目和部分在线学位课程全部终止。蒙特雷的关闭背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AI翻译的迅猛发展。
▍AI发展迅速,翻译专业何去何从?
在AI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翻译、同传工具、AI 字幕已经可以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职业被大规模取代。即使对于金融、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来说,有了AI的翻译,就能轻松应对专业化的工作场景。现在就连图片翻译,AI也不在话下,在以后AI的发展只能越来越智能。因此,对于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如果考虑选择外语和翻译相关的专业,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事实——专业的选择逻辑,已经和过去彻底不同。
微软研究团队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基于对超过20万次对话的分析,系统性地量化了不同职业被AI取代的风险程度。结果显示,最危险的职业,大都与信息提供、写作、教学、建议咨询有关。
AI可取代的TOP40岗位中,翻译、历史学家、销售代表、撰稿人、作家、客服代表这类岗位,全部上榜。值得一提的是,笔译员和口译员高居榜首。我们在选择留学的行业,以及未来的求职方向时,可以思考:这个专业的岗位价值,AI能不能在 5-10年内替代?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在收缩,还是在升级?我选择的路径,是在跟AI竞争,还是能与AI结合?其实,当前谷歌翻译的实时对话功能已支持超过70种语言,AI同声传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越来越常见。
但对于需要文化背景、情感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级翻译任务,仍然是翻译人员的自留地。所以将来的翻译专业,它未必会彻底消失,但必然在转型。语言类大学的关闭并不说明社会完全不需要翻译人才,而说明未来就业市场中更需要的可能是:懂跨文化交流、懂国际事务、能驾驭 AI 工具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另外,网上也有传言蒙特雷高翻还会重组,这也说明翻译专业的发展,会以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形态出现。
▍翻译及语言类专业还能读吗?
其实,很难简单地“能”或“不能”,而是要看你到底想从这个专业里获得什么。如果是为了学历和名校教育背景,还是可以选择的,再说就业市场依然有外语类的工作岗位。但如果是奔着高收入,好找工作这样的目的去学,可能以后的落差会比较大,毕竟大家也要意识到,单纯“语言技能”已经很难支撑起未来的职业了。
以后语言类人才的价值,还是在于“跨文化交流+AI工具应用+专业背景”等复合型专业的结合。毕竟,现在的外语类大学也走开始走这个路线了,比如开设“外语类专业+X”复合型专业了。
另外,在选择学校方面,要综合考虑院校的运营情况。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以英国为例,翻译专业课程注重实践,与行业联系紧密的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一般较好。比如:巴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萨里大学、利兹大学等由于是公立大学,国际化程度也高,生源稳定,可以考虑选择。
AI的进步很快,但终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译员的情感共鸣、文化洞察和创造性表达。那些既能驾驭技术又深谙语言之美的复合型人才,仍将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自己的舞台。
如今,无论哪个专业,都会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另外,AI对专业的影响不仅仅是语言类专业,AI 几乎已经渗透进所有专业。即使是计算机专业,如今也在受到AI的冲击,传统的编程、算法岗位正在被 AI 自动化工具取代,单纯写代码已经不再是护身符。
在AI迅猛发展的今天,只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只有成为复合型人才,“跨”的领域足够多,未来才能更具竞争力。因此,双专业、双学位的学习就很有必要。以美国为例,很多大学课程设置灵活,你可以同时修读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专业。未来还会有更多院校被AI淘汰,但淘汰的不是翻译或者其他某一个行业,而是过时的教育模式。
未来的专业选择,也需要把语言能力与数据、工具和流程结合。对于高校来说,也必须更新课程,把“纯翻译训练”转向“AI支持下的跨语种能力”。对于全球教育市场,MIIS的落幕是一堂鲜明的课。在美国高昂的学费和生活成本面前,在线与职业导向的项目展现出更强韧性。
在中国,单纯依赖“名校光环+线下沉浸”的择校逻辑,也将逐渐失去吸引力。真正决定价值的,是项目能否带来真实的岗位映射,能否培养出结合语言、数据和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的关闭,并不意味着语言教育的终结,而是一次行业洗牌。